即使这样!
还是经过了三年的不断实验改进,才基本设计完成!
只要等工程化验证通过以后,核裂变离子推进器就算彻底研制成功了。
为了解决发动机和整个飞船的用电需求。
司楠团队利用了两种发电方式,都是基于核燃料的特性开发的。
不过也不算是啥新技术,只不过将两种发电方式结合了起来。
一种是在发动机的内壁用一层银质材料覆盖。
利用核辐射粒子撞击银金属之后,产生的光电效应,让银金属的内部产生电位差。
再利用半导体材料,就可形成电子的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其实跟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太阳能电池利用的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形成光电效应。
而它利用的是核辐射的射线粒子。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核原料产生的大量热量,在发动机内部和外部形成巨大温度的巨大差异。
因为核燃料除了会产生核辐射,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虽然团队对核燃料采用了特殊的处理,但是还是会产生上千度的高温。
而太空中的温度一般是零下273度。
所以在发动机的内部和外部会形成巨大的温度差。
这样就会在金属做成的发动机外壳的内外部形成电位差!
然后通过半导体装置,也可以让电子形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最后再利用稳压器和电容,将两股电流合二为一,也就能基本满足推进器产生强大磁场的用电需求。
司楠团队经过近十年的刻苦攻关,核裂变离子推进器终于研制成功。
其它团队研究的飞船部分也早已完成。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在太空中完成整个宇宙飞船的拼接工作!
东方大国也将代表人类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超级人工智能计算机,更是承担了所有部件的工程化图纸设计。
并对以后的工作安排顺序,做出了详细的规划。
做完这些工作!
基本耗费了大国所有力量的三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