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您且忍着,老奴下手会轻些。”
“嬷嬷,我一定要变成另一个人吗?”
“殿下长得太像先王了,殿下若不改头换面,怕是还没走到京都就叫人刺杀了去。”
嬷嬷苦笑道,她看着孙立瑜一天天长大,那容貌越发与姜困困相近,她实在是怕,摄政王那么仇恨先王,又怎么会容忍先王血脉流落在外呢?
“那……那嬷嬷轻些……”孙立瑜眼睛红红,显然是刚哭过,“只是义父那儿怎么交代?”
“不过一个知府,殿下无需担心,若论起来,孙知府还是殿下母亲的远亲呢。”
嬷嬷安慰他道。
“母亲……”孙立瑜低落下来,“都怪唐家,否则我应该是母亲的掌中宝吧。”
嬷嬷手一顿,其实她不太同意将小殿下洗脑成只知道向唐氏复仇的木偶,只是……既然军师觉得小殿下能当王,那便,随了军师吧。
“困困怎么?”
孙呱呱错愕地看向他完全没认出来的小殿下,不解道。
“这不是少爷熬夜温书,不小心让火灼了面,少爷是要科举的人,怎能面容有瑕,正巧奴才家里有些秘方,老奴便征得少爷的同意为少爷治伤。”
孙立瑜还未开口,他旁边的嬷嬷就抢先说道。
孙呱呱见状只微微颔首,也没有多问,他作为未来王上的义父,只要谨记多听多做少说话,总归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西哥怎么又在看书!”
待孙呱呱走后,孙立臻嘻嘻哈哈地走过来,一把抽走了孙立瑜手中的诗集,“不过一些穷酸文人写的穷酸诗,西哥竟也爱不释手,果真是小门小户出来的,就是上不得台面。”
“老五!”
孙立渊冷冷瞥了过来,眼含警告,怪不得他多想这五弟才是那上不得台面的吧,一天天,就知道找孙立瑜麻烦,半点眼力见都没有,他虽然隐隐知晓孙立瑜怕是某个大人物的孩子,可是再多的,他上面那些哥哥与孙呱呱也不可能向他这个还未加冠的透露了。
“三哥,我这是在教西哥,科举可不是靠穷酸诗就能青云首上的!”
孙立臻不服道,他看了一眼孙立渊,又撇了一眼呐呐不敢言的孙立瑜,轻蔑地嘟囔了一声“不就是个见不得光的私生子吗?
有什么好得意的?”
孙立渊无奈地以袖遮面,他不愿孙立臻再与孙立瑜起冲突,只得一把薅起满面不服的五弟,将他拖离了这个是非之地。
“三哥,你放开我!
三哥!”
听着远处孙立臻的喊叫声,小王爷的眼中不免有着歆羡,真好啊,孙府虽然不愁吃穿,但比他大的三个哥哥对他十分疏离,比他小的两个弟弟又听信了一些闲话时不时就嫌弃他,于是虽然义父说孙家就是他家,他也依然如同寄人篱下打秋风的穷亲戚般,难以融入。
“嬷嬷,我想回家。”
虽然孙立瑜三岁就被带离京都,但他对家还是有些印象的,那里有对着他神色复杂但依然十分温柔的母亲和无论如何都十分纵容他的父亲,想起这些,他才惊觉,原来在外躲藏的日子过了这么久,久到他己经记不清父亲母亲的面孔。
“这话少爷可不能再说了,这里不是少爷的家吗?”
嬷嬷叹气,她粗糙的手指轻轻抚着身下稚儿的脸,仿佛这样,就能给孙立瑜年幼但快要冰冷死寂的心带来一点温暖。
这日快到晚食的时候,崔仁落来了,孙立瑜一见着他,就收起了伤春悲秋的情绪,崔先生很凶,崔先生不喜欢他这样。
“少爷这副样子,是极好的。”
崔仁落满意地对着孙立瑜的新脸点头,王上把绝大部分的奇人异士都给了小殿下,如今,总算开始有了用处。
余光间,他瞥见小殿下身边的那个喜嬷嬷目光有些闪躲,他拧了拧眉,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小殿下还小,小殿下还小……他都记着呢。
“先生,这是上次先生来吩咐的课业,我都完成了。”
孙立瑜小心翼翼地抱着一沓竹简出来。
崔仁落仔细着翻看着,半晌才点点头:“嗯,今年少爷便可下场一试了。”
孙立瑜立马欢喜起来,他终于不用压着自己写他不喜欢但崔先生喜欢的所谓锦绣文章,感谢正统进士出身的义父,等他发迹,他定不会忘了义父的。
崔仁落看着小殿下这么高兴,觉得他有必要给小殿下泼泼冷水:“少爷若是未中,课业还是要接着做的,若是中了,也要开始准备府试及院试。”
“知道了,先生。”
孙立瑜垂着头,兴致立马低落了下来,像一棵霜打的茄子般,让人忍不住就想薅一把他的头发,至少崔先生就没忍住。
“好了,少爷你还小呢,咱们的时间还长着呢。”
崔仁落揉了一把小孩的头发,笑眯眯道。
小说《宣和传》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