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果冻文学网 > 女频言情 > 朱临溪王姒宝的小说

朱临溪王姒宝的小说

侯门嫡女如珠似宝 著

女频言情连载

在一座十分华丽的府邸中传出了一声婴儿的哭啼声,老侯爷喜极如泣,在连续生了七个儿子之后,他早已心灰意,没想到这次自己竟然有了一个宝贝女儿。于是下令,全侯府的人使劲的宠,自此之后王姒宝就多了一个女儿奴的爹爹和七个妹控哥哥,除此之外她还额外获得了一个忠犬小夫君。

主角:朱临溪王姒宝   更新:2022-10-19 10:5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临溪王姒宝的女频言情小说《朱临溪王姒宝的小说》,由网络作家“侯门嫡女如珠似宝”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在一座十分华丽的府邸中传出了一声婴儿的哭啼声,老侯爷喜极如泣,在连续生了七个儿子之后,他早已心灰意,没想到这次自己竟然有了一个宝贝女儿。于是下令,全侯府的人使劲的宠,自此之后王姒宝就多了一个女儿奴的爹爹和七个妹控哥哥,除此之外她还额外获得了一个忠犬小夫君。

《朱临溪王姒宝的小说》精彩片段

  因为要有个响亮且好听的名字上族谱,这下可把王家小八祖父、父亲乃至于全家上下给难为坏了。最终还是祖父大人拍的板,咱家小囡囡是咱王家最珍贵的宝贝,每个人待她都应该如珠似宝,因此大名就叫王如珠吧。

  当这个名字被告知到本人头上时,王家小八不干了。神马?如珠?那岂不是被人笑话像猪一样?不行,反对,坚决反对。

  可是她才刚满月,还不会说话,想来想去也唯有靠哭才能表达自己对此的强烈不满。

  当时她哭的太过突然,可把全家给吓坏了。还属于怎么哄都哄不好的那种。后来还是亲娘蒋氏细心发现,自家小女儿好像是对她新名字不满才这样哭。于是试探性地问道:“乖女儿是不是不想叫王如珠?”

  哭得快要断气的王家小八在听到这句如同天籁之音般的问话之时,哭声戛然而止。

  众人觉得奇怪,于是逗弄一般地说还是王如珠好。王家小八在内心鄙视他们幼稚后,还不得不再次嚎啕大哭。

  嗓子都快哭哑了,才听到王老侯爷一锤定音道:“既然小囡囡不喜欢叫王如珠,那就叫王似宝。”

  因为是女孩,又是嫡长女,便将“似”换成了“姒”,取“姐姐”及“长”之意。

  王家小八因为一直在琢磨这个名字有没有谐音,因此除了抽噎外,并没有继续哭。更主要是因为哭得太累了,她得歇会儿。

  就这样,还没等她想明白。她的表现让众人认为,她对这个名字很满意。于是“王姒宝”三个大字便被记在了族谱之上。等她想到烽火戏诸侯那个女主好像叫褒姒,她的名字谐音也不怎么好听时,她的大名已经无法更改了。也是从上了族谱开始,她就由王家小八成为了王家大小姐。

  在大名被确定后,几个哥哥就开始宝妹、宝妹的叫,因此“宝妹”的乳名也被确定。

  话说王大娘和王四娘拜见蒋氏时,蒋氏正抱着王姒宝嘘寒问暖。她连头都未抬,轻轻说道:“都起来吧。”

  王四娘还好,一直低着头,退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王大娘却抬起头恶狠狠瞪了王姒宝一眼。没想到却和盯着她瞧的王姒宝弄了个大眼瞪小眼。

  王大娘一点心虚的样子都没有不说,还威胁地眯了眯眼,随后又挑了挑眉。但当看到蒋氏要抬头时,她则以最快的速度低下了头。她本以为自己掩藏得足够好,可那扭曲的面孔早已被蒋氏看个正着。

  蒋氏在心里笑了笑,一个庶女还想反了天了不成?自从宝妹出世到现在,这个庶长女都闹了几出了。以为她不知道是吧?也不想想,她一个庶女的婚事可是拿捏在她这个当嫡母的手中。

  原本蒋氏只当王大娘如同跳梁小丑并未多在意,现在看到她对宝妹的恨意越来越大,为了宝妹好,她并不介意让孩子爹也知道知道这个庶长女是个什么东西。

  “我这几天忙的很,恐怕会疏忽你们。”过了半天,蒋氏方开口道,“你们也知道过几天就是宝妹周岁生辰,除了咱自家人重视外,就连宫里的太后、皇后也多次派人前来问询。你们几个要是没什么事就不必来了,有需要的话我自会派人支会你们。”她实在是懒得搭理几人,于是上来就直接打发几人离开。

  不过,蒋氏这几天确实很忙。王姒宝马上就要周岁,按理来说,只要请些亲朋过来就可以。但是整个和顺侯府这两代以来,就这么一个嫡女要办周岁宴,因此王老侯爷发话,岂止要办,还要风风光光地大办。

  主持和顺侯府中馈的蒋氏因为是自家小女儿的大事,更是处处上心,于是比平时还要忙碌几分。

  香姨娘在蒋氏明确表示出撵人后,率先站起身,在从她身后站着的贴身婢女手中接过一个小包裹后,双手呈给蒋氏。蒋氏朝身后看来一眼,她身后站着的心腹蒋妈会意,立刻上前接过。

  香姨娘随后恭敬道:“奴婢也没什么能拿出手的,就是替大小姐做了几双鞋子。也不知道大小合不合适?过会儿让大小姐试试,如果不合脚,奴婢再赶制几双。”

  蒋氏轻轻点了下头,“你有心了。这一年来,宝妹穿的鞋没少出自你的手。”对于自己这个陪嫁丫鬟,蒋氏还是很满意的。至少这些年来一直很本分,没惹过什么祸,也没给自己添过堵,该维护她时,还很维护。

  “这都是奴婢该做的。”

  “这点奴婢确实不如三姨娘。奴婢女红不行,也就不出来丢人现眼了。奴婢就给大小姐抄了份《平安经》。祝大小姐能够平安长大。”

  月姨娘是家生子,因为长相出挑,又会哄侯夫人李氏开心,因此当丫鬟那会儿,很得李氏的宠。她从未做过什么脏活累活,小日子过得比一些小门小户人家的小姐还要滋润。在李氏那儿别的东西学没学到不知道,倒是让她认了不少的字,抄个经书之类的绰绰有余。

  李氏当初是有私心的,她让几个漂亮丫鬟认字,主要是为了将来能给几个儿子红袖添香所用。后来也是她做的主,将月姨娘给了王子义做通房。

  王子义年少初尝男女情事,月姨娘又是百般讨好,自然要比别人的情分都要深。她之后又跟着王子义在书房学了不少字。自认为懂得比旁人多,因此常看不起大字不识几个的香姨娘。

  听她说什么祝大小姐能够平安长大?蒋氏怒道:“不会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给卖了。难道没你抄的经书,咱家宝妹就不会平安长大了?回去给我再抄二十遍《平安经》。什么时候抄完了,什么时候才允许出来。”平时月姨娘说话不中听,蒋氏也就忍了。但事关宝妹,一个不好听的字儿眼都不行。

  也不知道自家婆母到底是怎么教的这位?仗着有几分姿色,再有就是和世子爷的少年情分,就敢和她这个当主母的找不自在。

  也不想想月姨娘现在的年纪,比世子爷还要大上一岁。整日除了装嫩、搔首弄姿外,还会些什么?这一年世子爷除了开头时还在她那儿歇上几晚,后来连去都没去,怎么就不想想是为什么?

  蒋氏年轻时刚嫁过来那会儿,还会和这些个通房姨娘的争风吃醋。后来有了三个嫡子,她便一门心思放在了自家儿子身上。

  她很现实,觉得丈夫不靠谱,到老靠的只能是儿子。

  至于王子义,情分虽然还在,但早就被磨得差不多了。近一年,由于蒋太后以及宝妹的原因,王子义几乎夜夜留在蒋氏这里休息,但是当年的那种感觉却怎么也找不回来了。


  现在该是王姒宝去外书房旁听祖父和自家爹爹、叔父们议事的时间了。这也是王老侯爷自己找到的和自家小孙女培养感情的特殊方法。

  实在是他不知道该怎样陪小孙女玩儿,于是就在议事的时候也抱着她。结果发现小孙女一点也不哭闹不说,还会饶有兴趣地听每个人讲话。他不指望着小孙女能听懂什么,只要抱着小孙女软乎乎、胖嘟嘟的小身子,整个人有着说不出的愉悦。

  自家乖巧懂事的小孙女还从不尿裤子,这让抱着她的人更是无比放心。

  实际上是为了少丢人,王姒宝在还不会说话那会儿,如果想要排便就会哼哼,久而久之,大家就都知道她哼唧代表什么意思,除非那些人照顾不到,否则她轻易不会尿床、尿裤子。

  到了外书房,王姒宝从徐嬷嬷怀中下地后,先像模像样地朝王老侯爷问安:“祖、父、安。”歇了片刻又冲着王子义道:“爹,安。”再歇息片刻方冲着她二叔、三叔道:“叔,安。”

  “好,好,好。”每次自家小孙女问安,王老侯爷都会高兴地一边捋胡子,一边哈哈大笑。不过看她问安特别累后,又有些心疼。于是张开手,让徐嬷嬷将王姒宝抱到他那儿。

  王姒宝在王老侯爷怀里找个舒服的姿势坐好后,就用小胖爪子抓自家祖父有些花白的长胡须。偶尔还会恶作剧使劲抓上一把,弄得王老侯爷连连叫着“轻点轻点”后,她会咯咯大笑起来。明面上是王老侯爷拿自己胡子给小孙女玩耍,暗地里是王姒宝为了逗他开心。

  要说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候议事?

  主要是为了等王姒宝她二叔王子孝从京郊大营处点完卯,再听虎威将军转告近期朝堂之上都发生哪些事后,他再回来转告父兄。

  王子孝虽然是正五品将军,但却是京郊大营的属官,没有达到上朝的标准。他每日的工作就是等虎威将军上完朝后回到京郊大营布置任务。如果有事儿,就干点儿活儿。没事儿点个卯即可。

  这也是当今圣上给这些出身王侯府邸子弟的一个恩典。其实说白了,就是皇上可以给他们一定的身份,但却不指着他们带兵打仗上战场,更不指着这些官二代真能做出什么实事儿来。

  朝堂上的事,和顺侯府不需要事事皆知,只要在大事上不被落下即可。有些较为隐蔽的事,还需要世子王子义出外应酬时探听。

  如果他们想要了解一些八卦问题,那可就需要王姒宝三叔出马了。

  她三叔不属于正经官员,平时出入于花街柳巷也没有御史来参。另外,他虽然年纪最轻,但从和顺侯府中,三房的姨娘、庶子、庶女最多这点不难看出,他为侯府的人口大业是多么鞠躬尽瘁。从这一点来看,他这人有多么胜任这项工作。

  王姒宝她爹每次看着自家亲爹抱着自家小女儿高兴的样,心里就酸溜溜的不行。因此只要有时间,他一定立刻回梅香院来弥补自己的损失。也因此他在梅香院呆的时间才会越来越长。

  长时间下来王子义还发现了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问题。那就是在他每次去后院姨娘那过夜之后,自家小女儿总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理他。

  最初他以为是蒋氏教的。可是这些年下来,蒋氏从来就没有因为这个事儿和他红过脸?最后得出结论:问题肯定还是出在自家的小女儿身上。

  对于自家小女儿吃这种醋,王子义一点都不厌烦。相反,还高兴得很。这说明自家女儿很重视自己啊!想到这些,他又无比哀怨地看着自家媳妇,难道是因为不重视他,所以蒋氏才对自己去姨娘那里从不在意?于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心里,反正王子义再也不去几位姨娘那里了。

  对于王姒宝来说,虽然自家亲娘对她爹不冷不热,但她还是想做一个和事老,让爹娘的感情能够慢慢弥补。毕竟,自家亲娘岁数越来越大,子女的陪伴只是一时的,将来老了,还是要有个伴儿。

  ————————————

  在古代,因为各种原因,小孩儿夭折的特别多。大雍朝有个习俗,就是小孩儿在未满周岁之前尽量不被家人带着出门。

  王姒宝也不例外。因此,在她未满周岁的这一年,即使宫里的蒋太后有多盼望着见王姒宝一面,也都没能如愿。

  现在王姒宝马上就满一周岁,蒋太后便立刻下懿旨要见一见这孙子辈中,王家的,也是蒋家的第一个嫡女。

  翌日晨,王姒宝还在熟睡中,就被徐嬷嬷给轻轻地唤醒:“小姐,小姐,该醒醒了。今天咱们得早起,待会儿收拾妥当,还要进宫去见太后娘娘。”

  王姒宝嘟囔了一句,接着翻了个身,撅着屁股将头埋在了枕头里。现在的她虽然仍住在梅香院,却有自己独立的房间,不再住蒋氏隔壁。至于说是为什么?那个,大家都懂的。

  徐嬷嬷见自家大小姐赖床,也不敢直接动手将她摇醒。王姒宝平时脾气是好,但却有起床气。小的时候就用哭来表达不满,大一些就会噘着嘴好长时间不理人。

  但今天时间紧迫,再不给她穿衣收拾,恐怕就要迟了。大小姐在家虽然受宠,可以使点小性子,但皇家可不一样啊!

  于是唤来老夫人指派给王姒宝的大丫鬟英红,让她将巾帕浸到温水中后拿过来。

  英红试了试水温合适后,才小心翼翼地将巾怕放入其中,拧水时巾帕尽量放低,生怕发出大的响动,随后轻手轻脚走到婴儿床前,将巾帕递给徐嬷嬷。

  徐嬷嬷接过巾帕后试了试不烫后,轻拍了一下王姒宝后背,柔声道:“小姐赖床不起,嬷嬷用帕子先给小姐净净面可好?”

  王姒宝闭着眼睛转过身,轻轻点了下头。徐嬷嬷才敢轻柔地给她擦拭着如凝脂般柔嫩的小脸儿。等净完面,又给她擦了擦胖乎乎的小手。

  这面还未准备妥当,蒋氏那面就派来了心腹大丫鬟春芽前来催促。

  徐嬷嬷只好将王姒宝一把给抱了起来,为她换上今日进宫要穿的裙装和鞋袜。

  这面一收拾妥当,徐嬷嬷便抱着王姒宝,带着英红和几个小丫鬟一起跟着春芽前往马车停靠的二门处。

  蒋氏多年来第一次有了女儿,因此十分热衷于给小女儿捯饬,几乎每日穿着都不重样。今日王姒宝全身上下全是翠绿色,看着就让人感觉娇嫩无比,让人喜欢得不得了。但远远看着自家小女儿的头一点一点的,便知道小丫头还没睡醒。于是心疼地走上前一把将王姒宝从徐嬷嬷怀里捞过来,随后走向马车,在丫鬟地搀扶下抱着小女儿上了马车。

  外面婆子将车帘放下,蒋氏抱着王姒宝坐稳妥后,吩咐一声出发。马车在出了侯府后,便徐徐地向着皇宫驶去。


   一进大殿,王姒宝在蒋氏的怀里四下打量了一番。

  只见大殿内云顶檀木作梁,殿中宝顶上悬着一颗巨大的明月珠,熠熠生光。青瓦雕刻而成的浮窗玉石堆砌成的墙板,上面雕刻着展翅欲飞的凤凰图案让整个大殿在厚重中透着股灵动。

  殿中央两根笔直的柱子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纹,与墙板上的凤凰遥遥相对。上好的白玉铺造的地面闪耀着温润的光芒。殿内熏染着若有似无的香,使得整个大殿带有朦朦胧胧看不真切的感觉。

  大殿正中央九级石阶之上安放着两把雕龙刻凤金光闪闪的座椅。座椅上设着青玉抱香枕,铺着软纨蚕冰簟。

  蒋氏先是抱着王姒宝在殿中等候。不久后,得到信儿的蒋太后便急匆匆从侧门处在两个宫女的搀扶下进入。

  王姒宝立刻收回打量的目光,低头垂目,乖巧地趴在蒋氏怀中。蒋太后一进门就把目光对准了蒋氏怀中抱着的王姒宝不肯移开。

  王姒宝感受到有人在注视自己,明知道是太后也不害怕。她从蒋氏怀中转回身,大胆地抬起头面向蒋太后。蒋太后的年岁算起来和她祖母李氏差不多。因为注重保养的缘故,看上去明显要比李氏年轻许多。虽然看得出来也上了年纪,但风韵犹存,美艳高贵。

  为了讨好这位大雍国最高贵的女人,王姒宝咧开嘴露出比较擅长的职业假笑,眼睛也跟着眯成了弯弯的月牙状,煞是可爱。

  蒋太后显然被这个不怕生的小家伙给萌到了,嘴角也止不住上翘起来。她在宫女的搀扶下,拾级而上,做到了左侧的座椅之上。

  殿内的宫女将事先准备好的跪拜用的垫子置于石阶之下。蒋氏走到垫子前,弯腰蹲下,将王姒宝放在另一个垫子之上。将小女儿安置好后,蒋氏方匍匐跪拜:“臣妇叩见太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随即也不顾礼仪,看向旁边垫子上的王姒宝。

  王姒宝倒是想学着自家老娘一般向太后娘娘问好来着,奈何这个小身子平衡感不是很好,只听“咕咚”一声,她的小身子整个都趴在了垫子之上,呈五体投地状。

  但是人家很有大将风范,处乱不惊,那叫一个镇定。索性也不调整姿态,就这样趴着,口中糯糯地问起安来:“太、后,安。”这是蒋氏刚刚叮嘱过的,因此,她做起来也不会让她娘觉得不妥。

  蒋太后看着乖乖趴在垫子上,向自己问安的小家伙先是一楞,接着一喜。

  这可是有着同自己一样血脉的后辈啊!还不到一周岁的小家伙就这样听话、懂礼貌真的是世间少见。尤其是她现在撅着小屁股,憨态可掬的样子煞是可爱,让蒋太后的心顿时一软。

  也不顾仍在跪着的蒋氏,也不用宫女搀扶,人就直接从高台上走下。

  来到王姒宝跟前,蒋太后一把弯腰将她抱起,亲了亲王姒宝的发顶,口中道:“乖乖不得了,这么小就这么懂事。新梅啊,你可给咱们老蒋家和他们老王家生了个不得了的金娃娃。”新梅是蒋氏的闺名。

  蒋氏见蒋太后没让自己起来,一想这是自己亲姑姑,没有外人在也不用过分讲究礼仪,索性就自己站了起来。听蒋太后夸王姒宝,她也没客气,大咧咧说道:“那是。这可是侄女我盼了十来年才得到的宝贝疙瘩。”

  蒋太后听后大笑起来,朝着吴嬷嬷说道:“看看这都快当祖母的人了,还这么没脸没皮的。”

  蒋氏娇憨地说道:“自家亲姑母面前还装什么假。”

  蒋氏在娘家时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的主,作为嫡长女那也是被娇养长大的。只不过嫁人之后不得不将自己的真性情收敛起来罢了。她知道这个姑母喜欢什么样的自己,因此在蒋太后面前尽量保持自己的本性。

  吴嬷嬷随即接口道:“这点世子夫人和太后娘娘的性子倒是十成像了九成去,难怪是亲姑侄。”

  蒋太后点头称是:“别说,有时看到了新梅,就好像看到了年轻时的哀家。”

  蒋太后本也是性情中人,奈何作为家族的长女,为了家族的荣耀,不得不进宫。这么多年下来,也是一直隐忍着,这性子都快要被磨平了。现在她自己的亲儿子当了皇上,她也成为大雍朝最尊贵的女人,自然不再拘束,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因此更加喜欢蒋氏这种和她亲近的人。

  “姑母看着还是和当年一个样子。”别说是亲姑母,就是亲娘老子,该奉承的也得奉承。

  “怎么可能还是一个样?”蒋太后笑着道,“你都是快当祖母的人了,哀家就更老了。”

  蒋氏不服气道:“我家宝妹还这么小,我才不服老呢。”

  王姒宝难得有机会进宫抱这样粗的大腿,因此格外卖起萌来。她将自己软乎乎、肉敦敦的小身体钻进蒋太后的怀中,小脸紧贴她的胸前,小手还拽着蒋太后的胳膊做十分亲昵状,“不、老。”

  “哦?”蒋太后听王姒宝蹦出这两个字,好奇道,“你是说哀家不老?还是你娘不老?”

  王姒宝故作迷糊状看了看蒋太后,又扭头看了看她娘,缓缓吐出一个字,“都。”

  蒋氏立刻会意,“姑母,宝妹是说,咱们都不老。”

  “哈哈哈哈。”这句话显然愉悦了蒋太后,她无所顾忌大笑了起来。

  吴嬷嬷也是人精,看到王姒宝这般黏糊蒋太后,又口吐惹得太后欢心的话,立刻故作吃惊道:“呦!咱们大小姐虽然第一次进宫,可见到太后娘娘一点也不怕生,还和太后娘娘这般亲近,想来也知道这是嫡亲的姑外祖母才会如此。”

  “那是。咱家宝妹虽然姓王,可也是侄女我这个姓蒋的生下来的,因此也有蒋家的血脉无疑,当然和姑母亲近了。这侄女不是自夸,咱家宝妹那也是挑人的,除了自家亲人,别人谁抱都不行。”蒋氏觉得自家的闺女就是最好的,怎么夸都值得。另外,这也是难得让宝妹入太后眼的机会,岂能错过?这女儿给力,当娘的当然不能拖后腿。

  “哀家也觉得没来由就和宝妹亲近。之前就让你早点带她进宫,你偏不带,这可把哀家给想坏了。”蒋太后说完,高兴地亲了亲王姒宝肉嘟嘟的小脸蛋。

  “宝妹刚出生那会儿自然是不能带进宫的。这前些时候想带进宫,偏偏宝妹那会儿生着病,怕过了病气给您。这一拖,就拖到了现在。”

  胡说!我从出生到现在身体一向好着呢。还不是您怕我夺了那时刚出生五皇子的宠,招了贤妃的忌讳,才不肯带我进宫。王姒宝只能在心里暗暗拆自家老娘的台。

  “怎么宝妹病了这么大的事儿,都没人告诉哀家。”蒋太后听了有些生气,脸上不自觉就带了威严。

  “小孩子家家的哪有不头疼脑热的,再说了,也不是什么大事儿。”蒋氏说这话一点儿都不心虚。

  “那以后也得注意点。这可是咱们两家的命根子,知道不?”蒋太后又朝下面的人叮嘱着,“以后咱们宝妹有个大事小情的可都要向哀家上报,知道吗?”

  贵喜、吴嬷嬷等人立刻应道:“是。”

  “姑母,这多不好,宝妹的这些个小事儿就别来烦姑母操心了。”还好这小丫头不是娇纵的性子,不然非得给宠得上房揭瓦了。蒋氏是不管王姒宝长大后如何?就自己给了定论。

  “你要是这样说,哀家可就不高兴了。”蒋太后这次说话的语气突然变得十分严肃,“宝妹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你可给哀家记住了。”

  蒋太后不是没有私心。这可是老王家,也是老蒋家目前为止唯一的嫡女,将来也是这两家最金贵的联姻对象。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